瑜伽常识 /MANUAL
美国RYT-200瑜伽教培笔记(持续更新…)
美国RYT-200瑜伽教培笔记(持续更新…)从去年(2021年)7.1号开始参加教培以来,目前已经进展到快一半的课程了。总体感受算有惊喜也有失望吧!除了适应语言环境还有疫情时不时的挑战,上课本身的内容以及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和最开始想象的略有不同,进度条也比设想的缓慢许多……总言之,这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还是选择在知乎记录一下其中的点滴!希望对那些对瑜伽&瑜伽教培 + 中美瑜伽授课&培训 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
Light on yoga 》-eight limbs 讨论;老师主要是讨论了很多关于人类平等,如何理智的对待自己的身体和选择伴侣(这个老师的风格会花比较多时间进行这方面也就是伦理道德的讨论,有时上课感觉是在学习情感咨询…个人不是特别喜欢过多讨论,加上有学员一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或者遇到的矛盾,一两个小时就耗掉了……),如何对待素食主义等道德话题……其中还提到一个蛮新潮的概念“trauma informed yoga”,查了一下是一种专门针对心理创伤的瑜伽,老师讲述了这种瑜伽在教学上与普通瑜伽的不同,比如不会在课上让学生闭眼睛,老师通常会和学生一起做动作,每个体式给与学生充分的选择去做,还有不会提到呼吸……
Anatomy解剖学- 上周主要讨论 flex & expand 在课上的运用(感觉个人的理解就是每个动作有收缩的部分就对应伸展的部分),本周讨论 ligament & tendon 韧带和肌腱的区别,顺便老师提到我的手倒立有过多的压力在脖颈区域让改正练习;布置的作业是挑选一个部位下次用flex & expand 的表达进行教学演示;
本周纯理论;作业 - 阅读《The secret power of yoga》中关于eight limb的部分,体会女性作者在同样的内容上和男性作者有何不同,阅读的时候用 she/I/ her的口吻去读;
上周做了体式指导和强化—— Bakasana乌鸦式预备;Adho mukha vrikshasana手倒立预备;战士二式 & 三角式 的表达(加上了很多 flex & expand)
其他:自己没有掌握的动作最好不要教,或者只掌握了70%的时候如果觉得学生有潜力达到可以至少具备指导和给与练习意见的能力;上课不能要求学生太多,要充分意识到每个人身体正在经历的一些情况甚至受伤的可能。
刚开始教课的时候可以用stick figure做笔记,作为上课的提醒;如果是私教课可以准备一张feedback,给客户存档;毕业可以选择教课(公开或私下),或者不教课直接拿证(表示真的是很随意,教培生意真的是零风险。。)
复习flex/expand; anterior/posterier这些指向性的表述;Skeleton,对着模型讲述身体每个关节,尤其是强调骨盆区域要调动起来,示范体式:半月式
各种辅具的应用,瑜伽砖、抱枕、瑜伽带等等……感受同一个姿势在用到不同辅具时,身体感受的差别(用以针对有些灵活度低的学生进行缓解support)
这周正好去了chiropracticor拿回了去年做的X-RAY,有三个比较值得一提的发现:颈椎笔直,相对正常的曲线来说应该后弯一些才好;脊柱下段+中段是6+11(正常是5+12)导致靠近腰部的韧带有一节压缩的比较厉害;右肩和右边骨盆偏低,两侧不平;
因为之前没有想过以这样的方式详细记录,所以可能一些细节已经记得不全了,如果读者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交流,也许能提醒我之前学过的更多内容~
声明,全文仅限本人经历和个人观点,每个瑜伽馆的风格都千差万别,教培资格证的考核也是完全由场馆的负责人所决定,所以考核没有统一标准也许是带来这个培训过程差异化很大的主要原因。
RYT-200 = 180 hrs 团课 + 20 hrs 一对一;20小时主要是用来讨论第一本入门书籍 & First three sutra & 后期看个人想学什么,比如具体某个体式的加强;平时上馆里的课会算作小时数,然后允许或者鼓励在不影响其他学员的情况下录屏记录自己的训练K1体育官方网站。(这点我个人是觉得有点不合理,因为一般这边的瑜伽课就是$10一次,用教培的小时去充数肯定划不来…更重要的是上课是一码事培训是另一码事啊……不过上课她确实会带入一些教培提到的元素,比如Chakra,或者你如果想她在课上带入什么可以课前说明她会加上,感觉通过上课带来教学技巧的进步非常小就是了,更多的还是感受她的风格以及自己锻炼了。。。)
书籍目录是老师定的,一共两本解剖学,一本有点心灵鸡汤的书作为最开始的讨论,剩下的就是瑜伽经典书目;阅读技巧上,老师对每本书都会强调用 she/I/ her的口吻去读,加深理解;解剖学的学习技巧老师主要是强调visualize,在脑子里想象(另,她自己也有师的资格证,所以是懂一些健康修复以及针对某部位受伤的人群如何练习瑜伽的。)针对受伤的预防或者上课的注意事项这方面我个人一直比较感兴趣,无奈老师分享的很少…
老师的瑜伽课风格:课前会有一段Meditation,老师会讲一些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带入状态;课上的体式不多,常见的主要是下犬、婴儿式、平板撑、战士一二三、半月式……主题聚焦在heart-open后弯的打开、手臂&大腿内侧力量的训练、手指脚趾的灵活。最后躺尸式结束课程之前会给几分钟给学员freestyle挑选自己想做的体式停留一会儿最后唱诵AUM结束;她的课还是比较authentic yoga,很多细节会贯穿,一个简单的asana加上很多她的细节之后会变得很难,这也许是最大的魅力和上课的动力所在;
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老师天马行空的想法 & 她认为对你的生活和瑜伽练习很重要的部分;包括但不仅限于:平板撑每天三次,每次一分钟;和伴侣每天拥抱两分钟,每天说”I LOVE YOU”;写下你到现在为止自己做过最伟大的100件事;用教材的目录写首诗……不过呢,通常她都不检查作业==
已学习内容:常见体式的 梵文读法Sunskrit, Chakra(部分,海底轮Mūlādhāra),Mandra(部分),Diety神话故事(Durga 的故事– courage/ confidence to make things happen);Mala(串珠的workshop);邀请了她的一个朋友来带了一次一小时偏冥想的课程,大概就是加了许多颂钵的声音元素,听起来确实很舒服放松神圣;在一个瑜伽同学的后院开展了一次户外的training(那次真的很享受,天气很好,亲近自然,就是有点无心教培了哈哈);理论上哈他、阿斯汤加、流瑜伽的概念区分;体式上-拜日式 A&B细扣;上课主题的构思(图片所示)& 可以设想一个peak pose,个人觉得这属于备课技巧;如何开始一堂课(模拟走入教室); & 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讨论和强调用词的委婉(possibilitiy..options...might try..)美国这边尤其强调这方面……包括称呼上的注意;
当时选择这家瑜伽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可以随时开始(一般这边教培也是和上学一样分学期,我开始的那会儿对应的是9-12月的培训周期),场馆通风,教学风格主要是传统的哈他瑜伽;试了很多附近其他的馆,真的是一言难尽……大多数是老师全程讲述&加油打气(有时音乐和教学声音动感到以为在上健身房的课。。),自己完全没有示范,更不用讲细节(老外真的很喜欢这一套……就是言语上营造的氛围带入感),场所很多没有窗户或者是完全密闭的环境,这点个人会比较介意。所以在参加了很多其他别处的课程之后,突然来了一堂相对“正常”的课程之后好感倍增,又可以马上开始就心头一热报名了。之后慢慢发现这随时开始的好处明显,带来的缺点也是同等的……因为同学都不是同一批次开始的,每个人进度不一样,所以老师讲的东西就会出现重复(重复的故事,重复的点很多),然后就是可能因为疫情期间教培人数少老师经常临时取消课程或者是随意改时间,导致进度条严重滞后……
半年下来,虽然和理想的课堂、同学、上课内容有距离,但还是有所收获。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练习核心力量)解锁了手倒立,赶在生日之前实现这个小目标,还是很有成就感!“Use your strength instead of flexibility,这大概是瑜伽老师对我说过最有用的话。通过学习,现在上老师的瑜伽课的视角会更多的观察到是在warm up哪个动作,老师的每句话几乎都能够听懂,这也算是语言或者瑜伽上提高了的体现吧!
上周不知哪来的勇气想要实际带课,脑子里完全no idea……但是一直进度缓慢的周末教培课让内心有点落寞,就和老师提出来用课室闲余的时间来教学实验,就这样从号召身边的朋友开始到鼓起勇气发群发朋友圈,终于懵懵懂懂地开始了!脑子里充满着兴奋和sweet new challenge的激动,不管早上睁开眼还是晚上合眼之后,都忍不住一遍遍规划着sequence,担心卡壳或者表达上累赘不到位,达不到来者想要的效果。主题是肩颈,版本想了好几个,脑袋都想到发热, 自己先尝试练一遍,但是好像每次半小时就接不下去了……一直到上课的当天还没把sequence完整的一遍下来,硬着头皮假装淡定地赶去studio……
2:30,准时开始,提前准备好最近找到的一组音乐(舒缓+动感),简单的冥想(也是自己鼓起勇气巴拉了几句),课前的冥想+课后的大休息的话术可能是我欠缺的,不是很有自信可以把他人带到peaceful的mindset中。上课前面10分钟自己都是相对紧张的状态,之后设计动作加了瑜珈带,慢慢的把他们的身体打开,一组一组,从需要看笔记,到脱离笔记自由发挥,有那么几瞬间确实忘了下一个动作是啥,再到完全投入,帮助学员矫正动作,来去自如,不用过太多脑子……一眨眼冷不丁就刚好一小时过去啦!(这感觉怎么跟自己付费上钢琴课之类的差不多,一小时可以过的很快!)最后twist大休息……
1) 国外教学上最主要的是大多数老师是只靠引导词,很少示范lead整堂课,有时甚至就说一遍一套动作(比如拜日式)然后给几分钟完全让你自己重复,如果英文不够好听不懂引导和老师所营造的意境,那可能比较难跟上只能通过模仿旁边的同学进行,课堂节奏一般也会偏快,看场馆具体风格(比如年轻人居多的,估计就是节奏快,音乐很大,出汗为主);
2)国内的瑜伽课可能会比较强调动作的标准,学员主要是模仿老师的动作,“一招一式”一般都会比较固定;国外会由更多个人调整的空间,老师会强调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随意摆动调整(国内也不是没有,但是国外给的度会大一些),不舒服随时婴儿式或者走出去透透气都是可以的;
举个例子,假如有同学出现了超伸,国内的老师可能会直接说“注意不要超伸”,但是这边老师如果注意到,会提醒说“请意识到你可能超伸了,不过没关系的,你知道就好”,具体要不要调整就看你个人了~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想我应该还是会想在国内学习这个课程或者是选择一个月在印度或者斯里兰卡这种发源地的集中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加显著。毕竟美国虽然在设立证书上走得很专业规范(RYT的证书全名就是全美瑜伽联盟,虽然瑜伽并不是起源于美国),但是整个服务业和国内或者其他地方是没法比的……有时发现随便在网上找个视频都能讲的更加系统和深入,而不是仅仅是闲聊中穿插着瑜伽教培中涉及到的概念然后浅尝辄止(关键是明明有时间可以深入),对于刚开始入门的学习者来说,系统和规范性的学习应该更为重要。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多学一些,虽然老师在讲解知识点上不够系统,但是师傅领进门,最起码能把握住查资料的方向,专业术语耳濡目染能听懂的自然越来越多。
通过多年瑜伽的习练以及2021年开始的教培训练,对瑜伽、瑜伽和我之间的联系和认知也在渐渐变化。瑜伽于我,由主要是为了身心的放松或者是出汗减肥,完全依赖于带课老师的风格和引导,到换位思考去设计课程,思索每个动作和序列背后的一些逻辑和故事。它从一项减压的运动,变成了一份对身体和感官的觉知,对肌肉和动作的控制能力,虽然这种觉知也许非必要(上瑜伽课反而没以前那么轻松),但是知道以后再放下,选择以什么方式去参与到这堂课中,甚至是带给其他人一些身心上的进益,才是更大的享受和愉悦!